1、軸線:軸號、尺寸是不是有誤、是不是與修建圖對應;總尺寸是不是分尺寸之和;視點是不是夠精度,斜交軸網(wǎng)以長軸兩端定位,避免以起點和視點定軸線;有沒有未定位的軸線,有沒有多余軸號;圓弧軸線有沒有注明半徑,圓心有沒有 定位。
2、逐個檢查承臺定位、編號和標高。
3、吸水槽、集水井、集水溝是不是與承臺、地梁沖突,電梯底坑標高與承臺面標高的關系。
4、修建臺階、坡道等處對承臺標高的影響。
5、承臺有無出修建紅線,承臺間樁距有沒有小于3d(預制)或2.5d(鉆孔,挖孔)狀況。
6、柱子形心是不是落在承臺形心上,柱邊離承臺邊是不是過近(不宜小于150)。
7、注意抗浮引起的抗拔樁夠否,抗浮措施是不是合理。
8、對照勘察報告,注意天然基礎底能否落在持力層上,樁長是不是合適(應對持力層深度改變分區(qū)段注明)。
9、修建地面有高差的當?shù)刈⒁鈸跬琳埱蟆?/span>
10、地梁高度:有底板時約為L/8,無底板時約為L/15且≥400,地梁與承臺會不會碰水管。
11、需驗算單樁承載力,復合地基也應計算承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