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综合欧美视频_日韩无码影音资源站_欧美日韩综合网在线视频_亚洲成人欧美精品_精品国产免费观看_最近新免费韩国电影bd_992午夜在线观看_毛片a级三毛片免费播放_精品欧美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高潮日韩一区尤物

全國服務熱線:13933805421

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公司新聞
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三)
發(fā)布時間:2019-09-03 11:13:19 | 瀏覽次數:

7 鋼管混凝土結構

7.1 一般規(guī)定

7.1.1 本章適用于鋼管混凝土結構與構件質量或性能的檢測。

7.1.2 鋼管混凝土結構的檢測可分為原材料、鋼管焊接質量與構件的連接、鋼管中混凝土的強度與缺陷以及尺寸與偏差等項工作。具體實施的檢測工作或檢測項目應根據鋼管混凝土結構的實際情況確定。

7.2 原材料

7.2.1 鋼管鋼材力學性能的檢驗和化學成分分析,可按本標準第6.2節(jié)的規(guī)定執(zhí)行。

7.2.2 鋼管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與性能的檢驗,可按本標準第4.2.1條的規(guī)定執(zhí)行。

7.3 鋼管焊接質量與構件連接

7.3.1 鋼管焊縫外觀缺陷,檢測方法和質量評定指標應按現行《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確定。

7.3.2 鋼管混凝土結構的焊接質量與性能,可根據情況分別按本標準第6.3.2條、第6.3.3條和第6.3.4條進行檢測。

7.3.3 當鋼管為施工單位自行卷制時,焊縫坡口質量評定指標應按《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CECS 28確定。

7.3.4 鋼管混凝土構件之間的連接等,應根據連接的形式和連接構件的材料特性分別按本標準第4章和第6章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檢測。

7.4 鋼管中混凝土強度與缺陷

7.4.1 鋼管中混凝土抗壓強度,可采用超聲法結合同條件立方體試塊或鉆取混凝土芯樣的方法進行檢測。

7.4.2 超聲法檢測鋼管中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操作可參見本標準附錄I。

7.4.3 抗壓強度修正試件采用邊長150mm同條件混凝土立方體試塊或從結構構件測區(qū)鉆取的直徑100mm(高徑比1:1)混凝土芯樣試件,試塊或試件的數量不得少于6個;可取得對應樣本的修正量或修正系數,也可采用一一對應修正系數。對應樣本的修正量和修正系數可按本標準第4.3.4條的方法確定,一一對應的修正系數可按相應技術規(guī)程的方法確定。

7.4.4 構件或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的推定,宜按本標準第3.3.15條、第3.3.16條和第3.3.20條的規(guī)定給出推定區(qū)間;可按本標準第3.3.21條的規(guī)定進行評定。單個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推定,當構件的測區(qū)數量少于10個時,以修正后換算強度的最小值作為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推定值,當構件測區(qū)數為10個時,可按式(7.4.4)計算混凝土強度的推定值:

式中 ——10個測區(qū)修正后換算強度的平均值;
     s—— 樣本標準差。

7.4.5 鋼管中混凝土的缺陷,可采用超聲法檢測,檢測操作可按《超聲法檢測混凝土缺陷技術規(guī)程》CECS 21的規(guī)定執(zhí)行。

7.5 尺寸與偏差

7.5.1 鋼管混凝土構件尺寸的檢測可分為鋼管、綴條、加強環(huán)、牛腿和連接腹板尺寸等項目,偏差的檢測可分為鋼管柱的安裝偏差和拼接組裝偏差等項目。

7.5.2 構件鋼管和綴材鋼管尺寸的檢測可分為鋼管的外徑、壁厚和長度等項目。鋼管的外徑,可用專用卡具或尺量測;鋼管的壁厚,可用超聲測厚儀測定;鋼管的長度,可用尺量或激光測距儀測定。

7.5.3 鋼管混凝土構件最小尺寸的評定、外徑與壁厚比值的限制和構件容許長細比應按《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CECS 28的規(guī)定評定。

7.5.4 格構柱綴條尺寸的檢測可分為綴條的長度、寬度、厚度及綴條與柱肢軸線的偏心等項目;綴條的尺寸,可用尺量的方法檢測。

7.5.5 梁柱節(jié)點的牛腿、連接腹板和加強環(huán)的尺寸,可用鋼尺檢測,其中加強環(huán)的設置與尺寸應按《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CECS 28的規(guī)定評定。

7.5.6 鋼管拼接組裝的偏差的檢測可分為縱向彎曲、橢圓度、管端不平整度、管肢組合誤差和綴件組合誤差等項目。其檢測方法和評定指標可按《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CECS 28的規(guī)定執(zhí)行。

7.5.7 鋼管柱的安裝偏差檢測分為立柱軸線與基礎軸線偏差、柱的垂直度等項目,其檢測方法和評定指標按《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CECS 28確定。

8 木結構

8.1 一般規(guī)定

8.1.1 本章適用于木結構與木構件質量或性能的檢測。

8.1.2 木結構的檢測可分為木材性能、木材缺陷、尺寸與偏差、連接與構造、變形與損傷和防護措施等項工作。

8.2 木材性能

8.2.1 木材性能的檢測可分為木材的力學性能、含水率、密度和干縮率等項目。

8.2.2 當木材的材質或外觀與同類木材有顯著差異時或樹種和產地判別不清時,可取樣檢測木材的力學性能,確定木材的強度等級。

8.2.3 木結構工程質量檢測涉及到的木材力學性能可分為抗彎強度、抗彎彈性模量、順紋抗剪強度、順紋抗壓強度等檢測項目。

8.2.4 木材的強度等級,應按木材的弦向抗彎強度試驗情況確定;木材弦向抗彎強度取樣檢測及木材強度等級的評定,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
    1 抽取3根木材,在每根木材上截取3個試樣;
    2 除了有特殊檢測目的之外,木材試樣應沒有缺陷或損傷;
    3 木材試樣應取自木材髓心以外的部分;取樣方式和試樣的尺寸應符合《木材抗彎強度試驗方法》GB 1936.1的要求;
    4 抗彎強度的測試,應按《木材抗彎強度試驗方法》GB 1936.1 的規(guī)定進行,并應將測試結果折算成含水率為12%的數值;木材含水率的檢測方法,可參見本節(jié)第8.2.5條~第8.2.7條。
    5 以同一構件3個試樣換算抗彎強度的平均值作為代表值,取3個代表值中的最小代表值按表8.2.4評定木材的強度等級。

表8.2.4 木材強度檢驗標準


木材種類

針 葉 材

闊 葉 材

強度等級

TC11

TC13

TC15

TC17

TB11

TB13

TB15

TB17

TB20

檢驗結果的最低強度值(N/mm2
不得低于

44

51

58

72

58

68

78

88

98

    6 當評定的強度等級高于現行國家標準《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05所規(guī)定的同種木材的強度等級時,取《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所規(guī)定的同種木材的強度等級為最終評定等級。
    7 對于樹種不詳的木材,可按檢測結果確定等級,但應采用該等級B組的設計指標。
    8 木材強度的設計指標,可依據評定的強度等級按《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05的規(guī)定確定。

8.2.5 木材的含水率,可采用取樣的重量法測定,規(guī)格材可用電測法測定。

8.2.6 木材含水率的重量法測定,應從成批木材中或結構構件的木材的檢測批中隨機抽取5根,在端頭200mm處截取20mm厚的片材,再加工成20mm×20mm×20mm的5個試件;應按《木材含水率測定方法》GB 1931的規(guī)定進行測定。以每根構件5個試件含水率的平均值作為這根木材含水率的代表值。5根木材的含水率測定值的最大值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原木或方木結構不應大于25%;
    2 板材和規(guī)格材不應大于20%;
    3 膠合木不應大于15%。

8.2.7 木材含水率的電測法使用電測儀測定,可隨機抽取5根構件,每根構件取3個截面,在每個截面的4個周邊進行測定。每根構件3個截面4個周邊的所測含水率的平均值,作為這根木材含水率的測定值,5根構件的含水率代表值中的最大值應符合規(guī)格材含水率不應大于20%的要求。

8.3 木材缺陷

8.3.1 木材缺陷,對于圓木和方木結構可分為木節(jié)、斜紋、扭紋、裂縫和髓心等項目;對膠合木結構,尚有翹曲、順彎、扭曲和脫膠等檢測項目;對于輕型木結構尚有扭曲、橫彎和順彎等檢測項目。

8.3.2 對承重用的木材或結構構件的缺陷應逐根進行檢測。

8.3.3 木材木節(jié)的尺寸,可用精度為1mm的卷尺量測,對于不同木材木節(jié)尺寸的量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方木、板材、規(guī)格材的木節(jié)尺寸,按垂直于構件長度方向量測。木節(jié)表現為條狀時,可量測較長方向的尺寸,直徑小于10mm的活節(jié)可不量測。
    2 原木的木節(jié)尺寸,按垂直于構件長度方向量測,直徑小于10mm的活節(jié)可不量測。

8.3.4 木節(jié)的評定,應按《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6的規(guī)定執(zhí)行。

8.3.5 斜紋的檢測,在方木和板材兩端各選1m材長量測三次,計算其平均傾斜高度,以最大的平均傾斜高度作為其木材的斜紋的檢測值。

8.3.6 對原木扭紋的檢測,在原木小頭1m材上量測三次,以其平均傾斜高度作為扭紋檢測值。

8.3.7 膠合木結構和輕型木結構的翹曲、扭曲、橫彎和順彎,可采用拉線與尺量的方法或用靠尺與尺量的方法檢測;檢測結果的評定可按《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6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

8.3.8 木結構的裂縫和膠合木結構的脫膠,可用探針檢測裂縫的深度,用裂縫塞尺檢測裂縫的寬度,用鋼尺量測裂縫的長度。

8.4 尺寸與偏差

8.4.1 木結構的尺寸與偏差可分為構件制作尺寸與偏差和構件的安裝偏差等。

8.4.2 木結構構件尺寸與偏差的檢測數量,當為木結構工程質量檢測時,應按《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6的規(guī)定執(zhí)行;當為既有木結構性能檢測時,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抽樣檢測時,抽樣數量可按本標準表3.3.13確定。

8.4.3 木結構構件尺寸與偏差,包括桁架、梁(含檁條)及柱的制作尺寸,屋面木基層的尺寸,桁架、梁、柱等的安裝的偏差等,可按《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6建議的方法進行檢測。

8.4.4 木構件的尺寸應以設計圖紙要求為準,偏差應為實際尺寸與設計尺寸的偏差,尺寸偏差的評定標準,可按《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6的規(guī)定執(zhí)行。

8.5 連接

8.5.1 木結構的連接可分為膠合、齒連接、螺栓連接和釘連接等檢測項目。

8.5.2 當對膠合木結構的膠合能力有疑義時,應對膠合能力進行檢測;膠合能力可通過對試樣木材膠縫順紋抗剪強度確定。

8.5.3 當工程尚有與結構中同批的膠時,可檢測膠的膠合能力,其檢測應符合下列要求:
     1 被檢驗的膠在保質期之內;
    2 用與結構中相同的木材制備膠合試樣,制備工藝應符合《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5膠合工藝的要求;
    3 檢驗一批膠至少用兩個試條,制成八個試件,每一試條各取兩個試件作干態(tài)試驗,兩個作濕態(tài)試驗;
    4 試驗方法,應按現行《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5的規(guī)定進行;
    5 承重結構用膠的膠縫抗剪強度不應低于表8.5.3的數值。

表8.5.3 對承重結構用膠的膠合能力最低要求


試件狀態(tài)

膠縫順紋抗剪強度值(N/mm2

紅松等軟木松

櫟木或水曲柳

干態(tài)
濕態(tài)

5.9
3.9

7.8
5.4

    6 若試驗結果符合表8.5.3的要求,即認為該試件合格,若試件強度低于表8.5.3所列數值,但其中木材部分剪壞的面積不少于試件剪面的75%,則仍可認為該試件合格。若有一個試件不合格,須以加倍數量的試件重新試驗,若仍有試件不合格,則該批膠被判為不能用于承重結構。

8.5.4 當需要對膠合構件的膠合質量進行檢測時,可采取取樣的方法,也可采取替換構件的方法;但取樣要保證結構或構件的安全,替換構件的膠合質量應具有代表性。膠合質量的取樣檢測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當可加工成符合第8.5.3條要求的試樣時,試樣數量、試驗方法和膠合質量評定,可按第8.5.3條的規(guī)定執(zhí)行;
    2 當不能加工成符合第8.5.3條要求的試樣時,可結合構件膠合面在構件中的受力形式按相應的木材性能試驗方法進行膠合質量檢測,試樣數量和試樣加工形式宜符合相應木材性能試驗方法標準的規(guī)定。當測試得到的破壞形式是木材破壞時,可判定膠合質量符合要求,當測試得到的破壞形態(tài)為膠合面破壞時,宜取膠合面破壞的平均值作為膠合能力的檢測結果。但在檢測報告中,應對測試方法、測試結果的適用范圍予以說明。
    3 必要時,可核查膠合構件木材的品種和是否存在樹脂溢出的現象。

8.5.5 齒連接的檢測項目和檢測方法,可按下列規(guī)定執(zhí)行:
    1 壓桿端面和齒槽承壓面加工平整程度,用直尺檢測;壓桿軸線與齒槽承壓面垂直度,用直角尺量測;
    2 齒槽深度,用尺量測,允許偏差±2mm;偏差為實測深度與設計圖紙要求深度的差值;
    3 支座節(jié)點齒的受剪面長度和受剪面裂縫,對照設計圖紙用尺量,長度負偏差不應超過10mm;當受剪面存在裂縫時,應對其承載力進行核算;
    4 抵承面縫隙,用尺量或裂縫塞尺量測,抵承面局部縫隙的寬度不應大于1mm且不應有穿透構件截面寬度的縫隙;當局部縫隙不滿自要求時,應核查齒槽承壓面和壓桿端部是否存在局部破損現象;當齒槽承壓面與壓桿端部完全脫開(全截面存在縫隙),應進行結構桿件受力狀態(tài)的檢測與分析;
    5 保險螺栓或其他措施的設置,螺栓孔等附近是否存在裂縫;
    6 壓桿軸線與承壓構件軸線的偏差,用尺量。

8.5.6 螺栓連接或釘連接的檢測項目和檢測方法,可按下列規(guī)定執(zhí)行:
    1 螺栓和釘的數量與直徑;直徑可用游標卡尺量測;
    2 被連接構件的厚度,用尺量測;
    3 螺栓或釘的間距,用尺量測;
    4 螺栓孔處木材的裂縫、蟲蛀和腐朽情況、,裂縫用塞尺、裂縫探針和尺量測;
    5 螺栓、變形、松動、銹蝕情況,觀察或用卡尺量測。

8.6 變形損傷與防護措施

8.6.1 木結構構件損傷的檢測可分為木材腐朽、蟲蛀、裂縫、災害影響和金屬件的銹蝕等項目;木結構的變形可分為節(jié)點位移、連接松弛變形、構件撓度、側向彎曲矢高、屋架出平面變形、屋架支撐系統的穩(wěn)定狀態(tài)和木樓面系統的振動等。

8.6.2 木結構構件蟲蛀的檢測,可根據構件附近是否有木屑等進行初步判定,可通過錘擊的方法確定蟲蛀的范圍,可用電鉆打孔用內窺鏡或探針測定蟲蛀的深度。

8.6.3 當發(fā)現木結構構件出現蟲蛀現象時,宜對構件的防蟲措施進行檢測。

8.6.4 木材腐朽的的檢測,可用尺量測腐朽的范圍,腐朽深度可用除去腐朽層的方法量測。

8.6.5 當發(fā)現木材有腐朽現象時,宜對木材的含水率、結構的通風設施、排水構造和防腐措施進行核查或檢測。

8.6.6 火災或侵蝕性物質影響范圍和影響層厚度的檢測,可參照本章第8.6.2條的方法測定。

8.6.7 當需要確定受腐朽、災害影響木材強度時,可按本章第2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取樣測定,木材強度降低的幅度,可通過與未受影響區(qū)域試樣強度的比較確定。在檢測報告中應對試驗方法及適用范圍予以必要的說明。

8.6.8 木結構和構件變形及基礎沉降等項目,可分別用本標準第4.6.2條、第4.6.3條和第4.6.4條提供的方法進行檢測。

8.6.9 木樓面系統的振動,可按本標準附錄E中提出的相應方法檢測振動幅度。

8.6.10 必要時可,可按《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6、《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05和《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J16等標準的要求和設計圖紙的要求檢測木結構的防蟲、防腐和防火措施。

附錄A 結構混凝土凍傷的檢測方法

A.0.1 結構混凝土凍傷情況的分類、各類凍傷的定義、特點、檢驗項目和檢測方法見下表:

附表A.0.1 結構混凝土凍傷類型及檢測項目與檢測方法


混凝土凍傷類型

定 義

特 點

檢驗項目

采用方法

混凝土早期凍傷

立即凍傷

新拌制的混凝土,若入模溫度較低且接近于混凝土凍結溫度時則導致立即凍傷

內外混凝土凍傷基本一致

受凍混凝土強度

取芯法或超聲回彈綜合法

預養(yǎng)凍傷

新拌制的混凝土,若入模溫度較高,而混凝土預養(yǎng)時間不足,當環(huán)境溫度降到混凝土凍結溫度時則導致預養(yǎng)凍傷

內外混凝土凍傷不一致,內部輕微,外部較嚴重

1.外部損傷較重的混凝土厚度及
強度;
2.內部損傷輕微的混凝土強度

外部損傷較重
的混凝土厚度可通過鉆出芯樣的濕度變化來檢測,也可采用超
聲法

 

 

混凝土凍融損傷

成熟齡期后的混凝土,在含水的情況下,由于環(huán)境正負溫度的交替變化導致混凝土損傷

A.0.2 結構混凝土凍傷類型的判別可根據其定義并結合施工現場情況進行判別。必要時,也可從結構上取樣,通過分析凍傷和未凍傷混凝土的吸水量、濕度變化等試驗來判別。

A.0.3 混凝土凍傷檢測的操作,應分別參照鉆芯法、超聲回彈綜合法和超聲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方法標準進行。

附錄B f-CaO對混凝土質量影響的檢測

B.0.1 本檢測方法適用于判定f-CaO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

B.0.2 f-CaO對混凝土質量影響的檢測可分為現場檢查、薄片沸煮檢測和芯樣試件檢測等。

B.0.3 現場檢查:可通過調查和檢查混凝土外觀質量(有無開裂、疏松、崩潰等嚴重破壞癥狀)初步確定f-CaO對混凝土質有量影響的部位和范圍。

B.0.4 在初步確定有f-CaO對混凝土質量有影響的部位上鉆取混凝土芯樣,芯樣的直徑可為70mm~100mm,在同一部位鉆取的芯樣數量不應少于兩個,同一批受檢混凝土至少應取得上述混凝土芯樣三組。

B.0.5 在每個芯樣上截取一個無外觀缺陷的10mm厚的薄片試件,同時將芯樣加工成高徑比為1.0的芯樣試件,芯樣試件的加工質量應符合《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guī)程》CECS 03的要求。

B.0.6 試件的檢測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
    1 薄片沸煮檢測,將薄片試件放入沸煮箱的試架上進行沸煮,沸煮制度應符合B.0.7條的規(guī)定。對沸煮過的薄片試件進行外觀檢查。
    2 芯樣試件檢測,將同一部位鉆取的2個芯樣試件中的1個放入沸煮箱的試架上進行沸煮,沸煮制度應符合B.0.7條的規(guī)定。對沸煮過的芯樣試件進行外觀檢查。將沸煮過的芯樣試件晾置3天,并與未沸煮的芯樣試件同時進行抗壓強度測試。芯樣試件抗壓強度測試應符合《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guī)程》CECS 03的規(guī)定。按式( B.0.6 )計算每組芯樣試件強度變化的百分率ξcor:,并計算全部芯樣試件抗壓強度變換百分率的平均值ξcor,m。

ξcor = ( fcor-f*cor) / fcor×100 ( B.0.6 )

式中 ξcor——芯樣試件強度變化的百分率;
     fcor—— 未沸煮芯樣試件抗壓強度;
     f*cor—— 同組沸煮芯樣試件抗壓強度。

B.0.7 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可判定f-CaO對混凝土質量有影響:
    1 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沸煮試件(包括薄片試件和芯樣試件)出現開裂、疏松或崩潰等現象;
    2 芯樣試件強度變化百分率平均值ξcor,m>30%;
    3 僅有一個薄片試件出現開裂、疏松或崩潰等現象,并有一個ξcor>30%。

B.0.8 沸煮制度,調整好沸煮箱內的水位,使能保證在整個沸煮過程中都超過試件,不需中途添補試驗用水,同時又能保證在30min±5min內升至沸騰。將試樣放在沸煮箱的試架上,在30min±5min內加熱至沸,恒沸6h,關閉沸煮箱自然降至室溫。  

附錄C 混凝土中氯離子含量測定

C.0.1 本方法適用于混凝土中氯離子含量的測定。

C.0.2 試樣制備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將混凝土試樣(芯樣)破碎,剔除石子;
    2 將試樣縮分至30g,研磨至全部通過0.08mm的篩;
    3 用磁鐵吸出試樣中的金屬鐵屑;
    4 試樣置烘箱中于105~110℃烘至恒重,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

C.0.3 混凝土中氯離子含量測定所需儀器如下:
    1 酸度計或電位計:應具有0.1pH單位或10mV的精確度;
    精確的實驗應采用具有0.02pH單位或2mV精確度;
    2 216型銀電極;
    3 217型雙鹽橋飽和甘汞電極;
    4 電磁攪拌器:
    5 電震蕩器;
    6 滴定管(25mL);
    7 移液管(10mL)。

C.0.4 混凝土中氯離子含量測定所需試劑如下:
    1 硝酸溶液(1+3);
    2 酚酞指示劑(10g/L);
    3 硝酸銀標準溶液;
    4 淀粉溶液。

C.0.5 硝酸銀標準溶液的配制:稱取1.7g硝酸銀(稱準至0.0001g),用不含C1-的水溶解后稀釋至1L,混勻,貯于棕色瓶中。

C.0.6 硝酸銀標準溶液按下述方法標定:
    1 稱取于500~600℃燒至恒重的氯化鈉基準試劑0.6g(稱準至0.0001g),置于燒杯中,用不含Cl-的水熔解,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
    2 用移液管吸取25mL氯化鈉溶液于燒杯中,加水稀釋至50mL,加10mL淀粉溶液(10g/L),以216型銀電極作指示電極,217型雙鹽橋飽和甘汞電極作參比電極,用配制好的硝酸銀溶液滴定,按GB/T 9725-1988中6.2.2條的規(guī)定.以二極微商法確定硝酸銀溶液所用體積;
    3 同時進行空白試驗;
    4 硝酸銀溶液的濃度按下式計算:

式中 C(AgNO3)——硝酸銀標準溶液之物質的量濃度,moL/L;
     m(NaCl)——氯化鈉的質量,g;
     V1——硝酸銀標準溶液之用量,mL;
     V2——空白試驗硝酸銀標準溶液之用量,mL;
     0.05844——氯化鈉的毫摩爾質量,g/mmoL。

C.0.7 混凝土中氯離子含量按下述方法測定:
    1 稱取5g試樣(稱準至0.0001g),置于具塞磨口錐形瓶中,加入250.0mL水,密塞后劇烈振搖3~4min,置于電震蕩器上震蕩浸泡6h,以快速定量濾紙過濾;
    2 用移液管吸取50mL濾液于燒杯中,滴加酚酞指示劑2滴,以硝酸溶液(1+3)滴至紅色剛好褪去,再加10mL淀粉溶液(10g/L),以216型銀電極作指示電極,217型雙鹽橋飽和甘汞電極作參比電極,用標準硝酸溶液滴定,并按GB/T 9725-1988中6.2.2條的規(guī)定,以二級微商法確定硝酸銀溶液所用體積;
    3 同時進行空白試驗;
    4 氯離子含量按下式計算:

式中 W(Cl-)——混凝土中氯離子之質量百分數;
     C(AgNO3)——硝酸銀標準溶液之物質的量濃度,mol/L;
     V1-——硝酸銀標準溶液之用量,mL;
     V2——空白試驗硝酸銀標準溶液之用量,mL;
     0.03545——氯離子的毫摩爾質量,g/mmoL;
     ms——混凝土試樣的質量,g。
 

附錄D 混凝土中鋼筋銹蝕狀況的檢測

D.0.1 鋼筋銹蝕狀況的檢測可根據測試條件和測試要求選擇剔鑿檢測方法、電化學測定方法、或綜合分析判定方法。

D.0.2 鋼筋銹蝕狀況的剔鑿檢測方法,剔鑿出鋼筋直接測定鋼筋的剩余直徑。

D.0.3 鋼筋銹蝕狀況的電化學測定方法和綜合分析判定方法宜配合剔鑿檢測方法的驗證。

D.0.4 鋼筋銹蝕狀況的電化學測定可采用極化電極原理的檢測方法,測定鋼筋銹蝕電流和測定混凝土的電阻率,也可采用半電池原理的檢測方法,測定鋼筋的電位。

D.0.5 電化學測定方法的測區(qū)及測點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應根據構件的環(huán)境差異及外觀檢查的結果來確定測區(qū),測區(qū)應能代表不同環(huán)境條件和不同的銹蝕外觀表征,每種條件的測區(qū)數量不宜少于3個。
    2 在測區(qū)上布置測試網格,網格節(jié)點為測點,網格間距可為200㎜×200㎜、300㎜×300㎜或200㎜×lO0㎜等,根據構件尺寸和儀器功能而定。測區(qū)中的測點數不宜少于20個。測點與構件邊緣的距離應大于50㎜。
    3 測區(qū)應統一編號,注明位置,并描述其外觀情況。

D.0.6 電化學檢測操作應遵守所使用檢測儀器的操作規(guī)定,并應注意:
    1 電極銅棒應清潔、無明顯缺陷;
    2 混凝土表面應清潔,無涂料、浮漿、污物或塵土等,測點處混凝土應濕潤;
    3 保證儀器連接點鋼筋與測點鋼筋連同;
    4 測點讀數應穩(wěn)定,電位讀數變動不超過2mV;同一測點同一枝參考電極重復讀數差異不得超過10 mV,同一測點不同參考電極重復讀數差異不得超過20 mV;
    5 應避免各種電磁場的干擾;
    6 應注意環(huán)境溫度對測試結果的影響,必要時應進行修正。

D.0.7 電化學測試結果的表達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按一定的比例繪出測區(qū)平面圖,標出相應到點位置的鋼筋銹蝕電位,得到數據陣列;
    2 繪出電位等值線圖,通過數值相等各點或內插各等值點繪出等值線,等值線差值宜為10OmV。

D.0.8 電化學測試結果的判定可參考下列建議。
    1 鋼筋電位與鋼筋銹蝕狀況的判別見表D.0.8-1。

表D.0.8-1 鋼筋電位與鋼筋銹蝕狀況判別


序號

鋼筋電位狀況(mV)

鋼筋銹蝕狀況判別

1

-350~ -500

鋼筋發(fā)生銹蝕的概率為95%

2

-200~ -350

鋼筋發(fā)生銹蝕的概率為50%,可能存在坑蝕現象

3

-200或高于-200

無銹蝕活動性或銹蝕活動性不確定,銹蝕概率5%

    2 鋼筋銹蝕電流與鋼筋銹蝕速率及構件損傷年限的判別見表D.0.8-2。

表D.0.8-2 鋼筋銹蝕電流與鋼筋銹蝕速率和構件損傷年限判別


序號

銹蝕電流Icorr(μA/cm2)

銹蝕速率

保護層出現損傷年限

1

<0.2

鈍化狀態(tài)

---------

2

0.2~0.5

低銹蝕速率

>15年

3

0.5~1.0

中等銹蝕速率

10~15年

4

1.0~10

高銹蝕速率

2~10年

5

>10

極高銹蝕速率

不足2年

    3 混凝土電阻率與鋼筋銹蝕狀況判別見表D.0.8-3。

表D.0.8-3 混凝土電阻率與鋼筋銹蝕狀態(tài)判別


序號

混凝土電阻率(kΩcm)

鋼筋銹蝕狀態(tài)判別

1

>100

鋼筋不會銹蝕

2

50~100

低銹蝕速率

3

lO~5O

鋼筋活化時,可出現中高銹蝕速率

4

<lO

電阻率不是銹蝕的控制因素


D.0.9 綜合分析判定方法,檢測的參數可包括裂縫寬度、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混凝土強度、混凝土碳化深度、混凝土中有害物質含量以及混凝土含水率等,根據綜合情況判定鋼筋的銹蝕狀況。